1970年代 一群中興大學農學院前後期的學長學弟,陳正德先生、鄧穩城先生及林恩香先生秉持著為台灣農業努力的共同理念下,於1971年在台北成立了德城行有限公司。德城行成立初期,以代理農藥進口為主。當時台灣為農業立國,在人民為求溫飽的年代,農民大量地使用農藥,希望能提高稻米及蔬菜的收穫產量,以供應全島人民食物不虞於匱乏。國際貿易方面也以香蕉大量輸出獲得優渥外匯,幾年之後人民從這塊土地獲得溫飽及大量外匯後,人民逐漸意識到農藥及化學肥料對土地酸化的有害影響,而德城行改變營運方向,以「自然農法」取之於天然用之於天然的理念。1980年代開始引進的肥料都以天然鹼性礦石肥料為主,為求給予農民改善土壤酸化的額外選擇。
外銷花卉介紹短片

1990年代 國家的經濟發展已從農業時代轉為工業時代,尤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龍頭,農村勞動力逐步外移進入工業部門,農村勞力邁向高齡化,但台灣農民依然努力著。農業的技術在日積月累下也不斷成長。台灣在加入WTO之後大量花卉蔬果從國外湧入,對台灣農民的衝擊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放眼荷蘭農業輸出大國將花卉種球推廣至世界各地。本公司有感於台灣農友的認真努力,引進了多種花卉種球,多次前往荷蘭學習他們的種植技術並引進回臺推廣給農民。在蔬菜種子方面,德城也一再思考若農民有優良品種的種子,所種出來的蔬果也可銷售到世界各地,因而德城開始增加花卉種球及蔬菜種子的營業項目。

2000年起 全球的經濟受到製造工廠中國大陸的影響,台灣的失業率瞬間提高,許多農村子弟也洄流到農村,為日漸老化的農業人口注入新血。農民的產品也朝向高品質及多元化發展,但農產品生產過剩的問題依然存在,往往許多高品質的產品也只能低價求售,所以平衡市場產銷對德城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課題,發展農產品外銷將會為農民子弟開拓出一個新生機的方向。

1971年至今2022年,已50餘年 德城行一直與農民站在同一陣線,從種子、種球、天然肥料、植物保護劑到農產品外銷,一步一腳印為台灣農民發展新方向。因此希望這群可愛的農民以及加入的新力軍能一步一步地將台灣農業帶入一個新的紀元。
|